登录 注册

吉林石化化肥厂上半年累计创效7310万元

作者:谭欣洁 | 来源:吉林石化化肥厂 | 日期:2025-07-16 | 访问:6次 | 字号:

吉林石化化肥厂面对市场挑战和经营压力,以创新为驱动,以精细管理为抓手,在提质增效领域取得了多点突破。上半年,该厂累计实现创效7310万元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期中答卷”。

1752645505136304.jpg

挖潜能,激活装置“能量引擎”。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潜能激活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。该厂聚焦合成氨装置过剩乏汽,通过新增乏汽回收装置、替换加热源头等技术革新与系统优化手段,将高温乏汽与低温水混合,最终生成90℃的热过滤水,使原本闲置的热能成功转化为生产动力,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。2月28日,该项目投用以来,不仅彻底消除现场“跑白龙”、设备“冰挂”等问题,而且使单位产品能耗显著下降,能源成本大幅压缩,预计全年降低生产成本190万元,为装置运行装上了“绿色节能引擎”。

革新工艺,打造技术“升级版图”。工艺革新是企业突破生产瓶颈、实现节能减排与效益提升双赢的关键路径。该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通过优化设备结构与运行参数,实施真空系统改造与循环水系统升级,实现节能环保双重提升。该厂实施“辛醇密闭循环替代江水”改造,于3月14日投用。改造后真空泵运行更稳,在杜绝向冷却水中排放物料减少污染的同时,每年可减少COD排放128千克,节约用水近64,000吨,实现减排增效“一举两得”。该厂针对合成氨装置循环水温度偏高实际,创新提出“跨装置循环水系统热能利用方案”,通过水力平衡计算与管网重构,将合成氨装置循环水系统与机炉装置汽机三期循环水系统实施“热源-冷源梯级串联”改造,让循环水精准匹配热泵制热水需求。改造后水温稳定达标,停运部分设备,消除冬季热泵效能衰减问题,新系统每小时节电162千瓦时,月节约电费近10万元。

循环利用,构建资源“再生链条”。资源循环利用是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、实现环保治理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进的重要方式。该厂通过增设异味治理设备、含VOCs废气送至过热炉焚烧、储罐排水线汇总回收等多项可行性改造,实现32万吨/年苯乙烯装置罐区废水密闭无异味排放,罐区废水中油污全部回收,全年废水有机物回收达100.36吨,预计年增效60余万元,达到环保治理与提质增效双赢既定目标。此外,锅炉装置掺烧丁辛醇缩合废水项目,将原本需处理的废水转化为锅炉燃料,既解决了废水处理难题,又降低了燃料成本,年创效1160万元。32万吨/年苯乙烯凝液送三家子水场再利用项目,则通过跨区域协同,将工业废水转化为再生水资源,减轻环保压力的同时,又降低了新鲜水消耗,构建了资源高效利用的“生态循环链”。

降本增效,精打细算“成本账”。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、提升经济效益、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。该厂积极探索溶脱装置减少沥青泵封油用量新途径,通过精细调整抽提塔温度,提高脱油拔出率3%,目前每天可增产脱油产品64吨,预计全年降低封油用量7900吨。该厂还眼光向内,通过对溶脱装置循环混合丁烷的配比进行细致分析,精准锁定公司内部所产正、异丁烷替代原设计外采溶剂,合理配比正丁烷、异丁烷用量后,确保既能满足装置脱油拔出率的要求,又能保证沥青产品的各项指标达标。目前,已降低溶剂采购成本30余万元。

研发新品,开辟市场“增效航道”。产品创新研发是企业捕捉市场机遇、拓展利润空间、形成新效益增长点的核心驱动力。该厂积极拓展市场,捕捉到防水沥青售价高、省内需求大的商机,将研发目光投向高品质防水材料——F80防水沥青。通过建立“市场需求-产品指标-工艺参数”三维映射模型,集中攻克“柔度”关键指标。攻关小组积极对标学习,调整抽提塔溶剂进料温度等参数,成功开发出达标产品。3月7日,高质量F80防水沥青顺利装车外卖,每月为工厂增效106万元,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。(谭欣洁)

杂志订购热线

010-62067112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