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8日,从吉林石化化肥厂传来消息,近日,该厂压缩机入选100项“‘共和国印记’见证物”,是吉林石化唯一入选的机器设备类文物,在吉林石化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据悉,2024年6月,国家文物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“共和国印记——工业之光耀中华”主题活动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文化强国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,用好红色资源,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弘扬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,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。化肥厂作为新中国“第一袋化肥”的“诞生地”,压缩机见证了新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历史,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,是彰显工业精神、传承工业文化的实物,参加了“共和国印记——工业之光耀中华”主题活动。
压缩机生产时的场景
化肥厂是国家“一五”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,即著名的“吉林三大化”中的102厂,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氮肥生产基地,1954年破土动工,1957年建成开车。建厂初期主要产品是合成氨,其中压缩机是合成氨装置的关键设备,号称合成氨装置的“心脏”,是当时国内合成氨装置输出压力最高、重量最大的压缩机,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视察过压缩机的运行状况。
工厂建立压缩机展示区,成为“三个教育基地”
2003年连续运行46年的压缩机完成了它的使命,退出历史舞台。2004年,工厂在办公楼前建立了压缩机展示区,将第一台运转的压缩机永久保留下来,让它实现华丽转身,继续发光发热,成为工厂“企业精神、员工思想、实践创新”“三个教育基地”,见证了工厂70年的发展历史,讲述着老一辈化肥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。压缩机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和中国石油首批29个工业文化遗产。
每当有重大活动、新员工入职、员工入党,工厂都在压缩机前进行传统教育。时至今日,共接待中化政研会等领导参观500余人次,员工接受传统教育近3000人次。压缩机成为激励一代代化肥人为实现“百年化肥梦”、奋力书写公司第六次创业新华章的强大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