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注册

检修“大考”与高质量发展的标本兼治

作者:本刊评论员 | 来源:《中国石油企业》2024年第9期 | 日期:2024-09-26 | 访问:162次 | 字号:

炼化是石化的重要领域,向上承接油气勘探开发,向下连接民生用能保障和化工原材料供应,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,对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

近年来,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,炼化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挑战加剧,只有寻得系统性的根治之策,才能推动提质增效工作走深走实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。

炼化装置大检修,是炼化企业安全生产和投入产出比提升的必经之路。检修质量的好与坏、安全可靠性的高与低,不仅直接影响着生产装置“安稳长满优”运行,还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及经营效益的提高。做好装置的全面“体检”,铸造大检修精品工程,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,对进一步挖掘装置创效潜力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。

那么检修“大考”企业如何交出满意答卷?

本刊封面报道策划的《“治本攻坚”护航高质量发展》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检修“大考”样本,以及《锚定“标杆示范” 赋能高质量发展》四川石化踔厉奋发创建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综述、《四川石化公司全生命周期精益化大检修创新案例》的组合报道,不仅介绍了四川石化大检修工作的“独家秘诀”,而且通过“三维”报道四川石化的优异成绩,辩证地论述了高质量检修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。

首先检修是保障炼化生产安全平稳的关键举措。而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,关乎企业的形象和声誉,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做到安全投入到位、安全培训到位、基础管理到位、应急救援到位,确保安全生产。” “要坚持标本兼治,坚持关口前移,加强日常防范,加强源头治理、前端处理。”“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,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,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、成灾之前。”“宁防十次空,不放一次松。”

炼化生产过程在新时期、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安全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、技术进步来解决,安全技术的进步是防范和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途径,过程强化、风险感知与监测预警、风险管控与处置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风险,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。其中,全面停工检修是为了更安全、更高效地生产运行,是延伸炼化产业链,构建绿色低碳链,为实现下一周期“安稳长满优”运行蓄势赋能。

我们看到在抓本质安全方面,四川石化以大检修为契机精准安排部署,把握安全“落脚点”。针对重难点项目组织桌面推演,强化风险识别和管控措施落实,按照“早准备、早落实、早整改、有备无患”的原则,紧盯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区域,持续加大日常“五位一体”巡检力度。坚持工作“回头看”,以装置为“点”、技术人员为“线”、班组人员为“面”,开展综合检查站、监督检查单位的日常立体检查,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。充分利用例会、安全学习、安全培训等形式,常态化开展安全经验分享,通过典型案例分析、重点安全部位梳理及举一反三排查,将“三个动作”贯穿大检修全生命周期管理,要求全体员工“做精规定动作、做优自选动作、做强创新动作”,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,持续夯实装置安全基础管理。

第二,提升体系化管理水平,夯实基本功,做好平稳高效“第一要务”。检修质量的好与坏,直接影响着生产装置“安稳长满优”运行,还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。

随着国家“中国制造2025”工业计划的实施和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,炼化企业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工厂方向发展。当前,需要通过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的安全监管智能化水平;而未来,要以工业互联网为脉络,将智能传感器、测量仪表和边缘计算网等串联起来,实现全要素生产信息采集和参数指标快速感知,打通种类繁多的生产控制及优化系统,打破系统孤岛化、信息碎片化的现状。可以说,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于一体,是炼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

我们看到在这个方面,四川石化牢固树立“大平稳出大效益”的理念,以标准化、制度化、精益化的管理体系为基础,采用“网格化+专业化+标准化”的管理模式,将“信息化”贯穿大检修全生命周期管理,不断健全以“大检修全生命周期+缺陷分类分级管控”为核心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,通过“大修七化”—总体统筹科学化、管理流程集约化、质量确认表单化、进度控制科学化、安全管理严谨化、施工过程标准化、现场管理规范化、工作实施信息化,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和综合分析,让大检修精益化管理成为现实。

尤其是,在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上,我们看到四川石化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,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预测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,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,利用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术对检修流程进行模拟,在实施阶段同步建立各装置主线项目、重点项目里程碑节点图,与工作包完成进度、DCS工艺参数自动关联,开发APP应用,参检人员通过手机快速进入工作包任务清单,录入检修数据、上传影像资料,实现检修数据实时上传云端,检修进度自动统计、检修记录自动形成,保证检修记录真实准确的同时,实现进度节点“红绿灯”自动展示,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。

这是一个辩证而螺旋上升的关系。炼化行业当前的产业结构是以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为主体,这也决定并要求石化行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狠下功夫,只有寻得系统性的根治之策,才能推动提质增效工作走深走实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。

检修“大考”四川石化交出了优异的答卷,不仅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动力,而且加快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。

例如,聚焦“材料工厂”建设目标,加快高端产品开发节奏,开发试生产聚丙烯透明注塑料等新牌号产品6个,“基础+高端+差异”产品矩阵初具规模。实施催化裂化装置脱瓶颈改造等27个转型升级项目,高效产品产量有效提升。率先在国内实施烟机入口蝶阀国产化应用,超20种“三剂”实现国产化替代。申报发明专利3项,《聚乙烯管材专用料及制品评价技术开发及标准化研究》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“科技进步奖”一等奖。

例如,前瞻谋划绿色低碳实施路径,结合川渝高效市场需求,规划部署针状焦、生物航煤、DWC干气综合利用等多个“双碳三新”项目。建成投产燃料电池氢装置,圆满完成成都大运会氢能保供任务。首次实现中国石油燃料电池氢产品在消费市场的投放,全年产品出厂185.3吨,新能源业务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
四川石化正是准确把握住了新时代发展脉络,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中,加强全局性谋划、前瞻性思考,以创新引领的强劲引擎,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发展,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进程的全面加速。

杂志订购热线

010-62067112

返回顶部